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让城市更聪明一些、更智慧一些,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海勃湾区立足市中心城区实际,聚焦解决城区人口流动量大、各类群体需求异同、传统方式难管理的难题,通过改革“海区E家”数字化平台,提升整体智治化水平,有效提升人口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(一)坚持目标导向,“三个强化”推动治理体系全方面提升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,持续在组织保障、机制保障、责任保障上发力,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一是强化组织保障。区委将人口精细化建设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,形成区委组织部统筹指导,区委社会部、区综治中心协同推进,镇、街道具体实施的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。二是强化机制保障。制定《海勃湾区人口精细化管理手册》,配套制定《海勃湾区委组织部 区委社会工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储基层治理“热心人”推动打造“小社区大治理”新格局的通知》《海勃湾区人口精细化工作手册》,进一步增强人口管理的精准性、科学性,全面摸清各类群体资源优势。三是强化责任落实。区委组织部定期督促指导各镇(街道)夯实人口基础信息底册,依托“铁三角”基层治理形式,建立完善“社区党组织+居民小区党组织+楼栋党小组+党员中心户”四级组织体系,通过“铁脚板+小程序”的方式,线下由村(社区)网格员和辖区“热心人”走访入户了解核实小区居民基础信息;线上依托海区E家系统人口精细化管理平台,一对一录入人口数据,确保数据准确无误,切实做到人口底数清、辖区情况明。
(二)坚持问题导向,“三项举措”推进人口管理精细化升级。聚焦解决基层最“头疼”的人口信息多头采录、更新不及时、采集不精准问题,进一步优化“海区e家”信息化平台人房管理功能,健全完善信息采集量化管理与服务运用配套机制,实现人口信息“质量双控、全面精准”。一是基层减负“纵深推进”,数据共享“全网联通”。坚持以数据共享替代人工填报为基层工作者“减负松绑”,打通人口信息管理双平台数据同步接口,调整户籍信息导出模板同步录入居民信息档案,删减人口信息采集台账3本、平台2个、重点人员统计表18张,让基层工作者“少跑腿”,用更多的精力服务好群众。二是人房关联“塔群赋色”,入户工作“全量覆盖”。由新华西街道试点搭建辖区人口精管六级建筑物塔群结构,配套开发信息化平台人口信息填报赋色管理功能,实现网格员走访一户、点击一户、核准一户、赋色一户,让入户走访进展可视化,人口信息采集覆盖率达到100%。三是数据质量“无感考核”,人口信息“全面精准”。定期对社区已核查赋色户户籍信息进行核准检查,依据数据准确户数与抽检户数比值形成社区入户质量量化管理指标,客观评价人口信息采录成效,推动人口信息准确率达到100%。
(三)坚持效果导向,“三本账单”推动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。以新华西街道试点为例,探索制定《海勃湾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量化管理清单》,细化为3型23类重点人群,并配套开发信息化平台重点人群“身份标签”,明确入户频次、信息采集、日志更新等要求,用“指尖屏幕”助力基层工作者掌握片区资源人脉、重点人群、矛盾风险分布情况,点对点实现重点人员服务管理“三到位”。一是记好一本公益账,把资源型人群识别发动到位。针对确定的2815名中共党员、公职人员、两代一委等11类资源型人群,记好一本公益账,结合《热心人职责清单与奖励办法》,对多标签复合型“热心人”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的表现情况记录在册,依托积分兑换、评奖评优等方式,适时开展评比,激励更多热心人在社区公共事务中主动担当作为。二是记好一本幸福账,把服务型人群关心关怀到位。针对确定的老龄人员、残障人士、困难人群等5类服务型人群,记好一本幸福,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、走访慰问、政策宣讲等工作,着力在思想意识、困难救助、关心关爱等方面给予关怀,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册,以“幸福账单”见证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位、服务到位。三是记好一本管理账,把管理型人群巡察监管到位。针对确定的精神障碍患者、三失一偏人员、矛盾纠纷涉事主体等7类管理型人群,记好一本管理账,一人一策加强服务管理,做好巡查记录,保障社会和谐稳定,织密基层善治之网。